个体的需求是一切的出发点,「圈子」这个说法是有害的

chromaso
个体的需求是一切的出发点,「圈子」这个说法是有害的
仅镜像
"圈" Considered Harmful: A Case for Humanism and Individualism

(一开始想到的是上面这个典中典的标题,后来才勉强翻译成现在这个中文标题的)


我一直并不想颐指气使地对着所有人输出一堆自己的观点。但是最近一段时间我确实看到了一些被误导的帖子,也看到有人陷入不必要的自我怀疑,所以我还是决定写一下我自己的一些观念。

我承认这里面大多数都是废话。但论坛上一再见到很多缺乏常识的言论,让我觉得即使是废话,也无妨再说一遍。

人本主义:自己的需求是唯一的目的

所谓的 humanism 翻译成「人文主义」或是「人本主义」,倡导的就是以人为本,以人类个体的需求和福祉为本。历史上这个术语常常用来指代打破宗教信条对人性的束缚,而在当下,也很适合用来表达人性不应该被其它东西束缚

在 BDSM 实践中,满足自己以及自己所爱的人的情感和性欲需求,是唯一的目的。不必理会任何条条框框,或是世俗的定义。

所以,只要自己喜欢,成年人就拥有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的自由。任何形式的关系都是合理的,且不分高下的。例如:
- 「SM 应该是夫妻之间偶尔的调味品」,这样的选择是完全合理的。
- 「应该花钱找各种收费女 S 体验,满足性欲而不动心」,这样的观念也是完全合理的。
- 「应该一心一意做自己的主人的奴仆,享受一段完全不平等的关系」,也是完全合理的。

再例如,在 BDSM 活动中拒绝任何性接触是完全合理的;而认为在 BDSM 活动中应该有插入式性行为也是完全合理的。

再例如,避免造成任何肢体伤害是完全合理的;而想要被自己爱慕的人毁坏自己的身体,也是完全合理的,成年人有权处置自己的身体发肤。

只要双方自愿,且不侵犯到其他无关者的权益,那么追求任何形式的 BDSM 关系和行为都是可以的,甚至没有完全遵循保守的世俗道德和法律。
(注:是的,论坛里有些人就是需要别人告诉他「人就是有各种各样的性癖,平等且尊重」这样的常识)

任何形式的 BDSM 关系和行为也从来不该存在什么鄙视链:你可以更喜欢充满爱的 BDSM 关系,但没人必须接受这就比金钱交易的肉体关系更高尚的价值观。你可以追求更重度更极致的刑虐,但这不代表你就比其他人更值得炫耀。

唯一的要旨就是,一切应该出于个人的自由意志,出于对自我(生理和心理)满足的追寻,而绝非出自外界的定义或是价值观。

个人主义:BDSM 是高度个体化的选择

既然每个个体都是不一样的,那么生搬硬套地把自己放在某个角色(例如「sub」、「dom」)被期待的行为模式中,就是毫无必要的。

任何「常见」的玩法、称呼或是所谓「规矩」,都只能作为灵感和参考而已。现实里中的 play 如何进行,关系如何定义,只能是由双方在实践中慢慢探索出来的。

因为这是一个高度个体化的过程,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是最重要的,任何人的意见和建议都不一定适用于自己。

就如另一个帖子所说「人的需求是复杂的,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把自身的需求用标签代替只会导致各种不健康的关系」。

每个人的动机、具体喜好以及行为逻辑都千差万别。所以很多时候试图总结「女 S 的共同点」、或是企图寻找地域学历专业上的分布规律一类的,也只增笑耳,切不可认为其存在任何意义。哪怕是人的性格也与其 BDSM 属性没什么关联,外向或内向,坚强或柔弱,理性或感性,都与一个人是 S 或是 M 没有什么关联。

现实里,你几乎永远不应该把「女 S」、「男 M」当作群体来看待,妄图找出什么一般规律并加以应用。
(注:是的,论坛里有些人就是需要别人告诉他「从来没有抽象的“女人”,只有一个个具体的人」这样的常识)

「圈」为什么是有害的

既然大家的行为本质上是各自独立的。因此「圈子」这个说法是荒谬的。既然不会有人把进行普通(插入式)性行为的人统称为「性交圈」,那么将彼此并无必然关联的 BDSM 实践者称为「SM 圈」也同样离谱。BDSM 实践显然根本不需要「圈子」的存在。

那么「圈」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无非是增加毫无必要的条条框框(如同邪教「教义」)、满足一部分人极为幼稚的优越感而已。

例如,中文世界里一个低劣的现象是不说人话。不用准确、易懂的词来清晰地表达,而发明只有一部分人能理解的怪词,助长小圈子化。这么做毫无正面意义,无非就是塑造一种集体优越感而已。不说人话的现象发展到了连「SM 圈」都要叫成「字母圈」;甚至还发明出「小圈」这种更无厘头,常人无法理解的词。

而「圈」内常常会有各种各样莫名其妙的规矩。鞭打要遵循什么流程、要使用什么工具、绑人时使用什么样姿势,甚至使用什么绳子都要产生鄙视链。这全然是把对自我满足的追求给异化成为了一种 cult(邪教)。

如果有人就是喜欢 cult,喜欢这种邪教式的小圈子,那也完全没有问题,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喜好。问题在于这种反人本主义的 cultist 企图将 BDSM 与「圈」这个字捆绑起来,把完全个人的行为称为什么「入圈」,搞得好像想要成为 BDSM 实践者,就要真要加入什么「圈子」,甚至接受他们莫名其妙的「规矩」或是「鄙视链」的合理性一样。

即使不发展到 cult 的程度,「圈子」所设定的期待和行为模式范本,是与「以个人的需求为出发点」的人本主义精神完全相违背的。「圈子」所带来的同侪压力(peer pressure)和不经意间对人的同化,也是和个人主义精神相违背的。
(注:你我或许不用担心这样的影响,但前两日有帖子所言「察觉自己有这种倾向的人…在没有…科学的认识的情况下就很容易反过来被整个文化圈层…所影响」颇有道理)

作为一个自由的 BDSM 实践者,不妨避免使用「SM 圈」、「入圈」、「圈内」这类具有误导性的用语,以鼓励每个人抱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探寻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
Se
secret_t
Re: 个体的需求是一切的出发点,「圈子」这个说法是有害的
仅镜像
「小圈」、「入圈」这种说法,确实搞得感觉像要加入邪教了一样。
花洒huasa
Re: 个体的需求是一切的出发点,「圈子」这个说法是有害的
仅镜像
站长,m站有您了不起!
ps:最近有些言论(并不特指所谓某些“分析”)让我看得摸不着头脑
pps:手动分段&段后空一行,是个好习惯
Ra
railway825
Re: 个体的需求是一切的出发点,「圈子」这个说法是有害的
仅镜像
还真是
永夜黎明
Re: 个体的需求是一切的出发点,「圈子」这个说法是有害的
仅镜像
很赞同站长有关“人本主义”的论述。
He
hekulai
Re: 个体的需求是一切的出发点,「圈子」这个说法是有害的
仅镜像
还得是站长。才发现太多太多的思维及原本坚定着只属于亲密关系的情趣和信念,在缺乏这段关系的当下中,被这个试图同化个体的“圈子”冲击着自我,险些迷失,而期间带来了不少自我怀疑以及自己是不是该这样做会被更喜欢的思考,这种冲击建立在对亲密关系的渴望,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现实对生活的状态上。感谢站长一语惊醒,个体及由自我这个个体延伸出来的亲密关系,满足这二者的需求,不知我这样子树立给自己的世界观是否有些偏颇呢,还望批评指正。
ruabaicai
Re: 个体的需求是一切的出发点,「圈子」这个说法是有害的
仅镜像
这贴怎么在动态和灌水区都看不见了,得点个人主页才能进来
yu-e破站水龙王
Re: Re: 个体的需求是一切的出发点,「圈子」这个说法是有害的
仅镜像
ruabaicai这贴怎么在动态和灌水区都看不见了,得点个人主页才能进来
刚才我也碰到这个问题,一度怀疑难道被隐藏了?但后台并没有显示隐藏这条帖子的记录。尝试点了按回复顺序排序(传统)就好了,现在刷新也能正常看到。
Sh
shoujo2333
Re: 个体的需求是一切的出发点,「圈子」这个说法是有害的
仅镜像
不得不说喜欢玩圈的人奴性才是顶中顶的。
他们要嵌到系统里去才能感觉自己是活的。
什么圈不重要,能融进去做零件就是好圈。
ddeedd_mirro
Re: 个体的需求是一切的出发点,「圈子」这个说法是有害的
仅镜像
类比机车圈,认同站长观点
suismoi
Re: 个体的需求是一切的出发点,「圈子」这个说法是有害的
仅镜像
好!这篇帖子里传达的观点很棒!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到底自己的性癖,自己享受就好啦!
带带大帅兄
Re: Re: 个体的需求是一切的出发点,「圈子」这个说法是有害的
仅镜像
shoujo2333不得不说喜欢玩圈的人奴性才是顶中顶的。
他们要嵌到系统里去才能感觉自己是活的。
什么圈不重要,能融进去做零件就是好圈。
你貌似找到了sm的“症候点”
鸑鷟渡渡
Re: 个体的需求是一切的出发点,「圈子」这个说法是有害的
仅镜像
非常支持!

个人认为「圈子」的说法几乎在任何亚文化爱好中都是有毒害的。它会吸引那些其实并不喜欢「BDSM」、而是喜欢从混「圈子」本身中获得快乐的人加入,进而在人数带来的高声量下劣币驱逐良币…
abc1233123
Re: 个体的需求是一切的出发点,「圈子」这个说法是有害的
仅镜像
簡單的道理,別加入所謂的「圈子」,一切由自己出發,一旦加入便會造成一系列的降智程序。

維基對BDSM的詮釋
「可能會或不會」,是「可能」,而非「一定」、「必須」。

團體迷思(Groupthink)
由於成員傾向讓自己的觀點與團體一致,因而令整個團體缺乏不同的思考角度,不能進行客觀分析(導致得出錯誤、不理智的結果)。

同溫層效應(Echo Chamber Effect)
確認偏誤:同溫層效應增強了人們對自身偏好的確認,使得人們更加堅信自己的觀點,並對異見持有排斥態度。
極化分化:由於缺乏對不同觀點的接觸,同溫層效應會加劇社會和政治的極化,削弱人們對不同觀點的理解和容忍。
信息孤立:同溫層效應可能會導致人們陷入信息孤島,無法接觸到外部的、多樣化的觀點,從而限制了個人對事物的認知和思考。

另可參考:
失控的群體思維
圈子文化(百度百科)
圏子文化(維基百科)

以20年的72種亞文化為例,喜歡當中一種亞文化的人聚在一起,便形成了「圈子」,則是群體。

在網絡不同平台可以看到理智的人,例如我看過玩某遊戲的表示「玩遊不玩圈」,則玩遊戲而不混該遊戲衍生的圈子,這種便是不加入小團體,而獨自享樂的「眾人皆醉我獨醒」的範例,如此便可隨心所欲,不被圈子影響情緒、改變自我。

同理,BDSM作為亞文化之一,也應該自己玩自己的,說白了管別人那麼多幹嘛?吃飽了沒事幹?BDSM沒有所謂的正確答案,想怎麼去詮釋並應用都不應被打上不正確的符號,更不應被指責、批評、「指教」。

套用整個亞文化(如個體外觀、特定精神消費品、特定幻想概念、特定體驗、個人屬性、特定物品、特定人物、特定事情、個人技能、特定規則)上也是通用的,你可以和人討論自己對其的看法,但不能強迫別人接受,因為這本是主觀的。
「『客觀』通常指的是獨立於個人感受和判斷的事實和數據,例如物理定律或數學定理。 而『主觀』則指的是個人對事物的看法、感覺和評斷,受到個人經驗、文化、背景等影響。」
而BDSM是亞文化。

當然,這不代表不應與群體交流,只是「圈子」是不健康的群體關係。例如在鏡像(本站),大家也會一起交流,只是他人是他人、自己是自己,為了迎合「大眾」而強行改變自己就不太好了。也有沉醉於自己的藝術裏無法自拔的,都沒關係,自己開心就好,至於其他人,喜歡什麼是他們的自由,BDSM沒有對錯之分,成年人能承擔自己的行為就行,尊重他人命運。
道格拉斯
Re: 个体的需求是一切的出发点,「圈子」这个说法是有害的
仅镜像
确实,看看现在游戏玩家因为“圈子”党同伐异的样子。。。
伤心的雾子
Re: 个体的需求是一切的出发点,「圈子」这个说法是有害的
仅镜像
支持站长,圈子会截断,阉割并辖域化人的潜能。
Ra
railway825
Re: 个体的需求是一切的出发点,「圈子」这个说法是有害的
仅镜像
建议把这个帖子永久置顶。理性上我是知道人完全有选择相信真的有这样一个“圈”并乐意身处其中的自由,但不希望所谓“sm圈”像个“常识”一样继续莫名其妙地传播下去。
不知道不林m
Re: 个体的需求是一切的出发点,「圈子」这个说法是有害的
仅镜像
chromaso"圈" Considered Harmful: A Case for Humanism and Individualism

(一开始想到的是上面这个典中典的标题,后来才勉强翻译成现在这个中文标题的)


我一直并不想颐指气使地对着所有人输出一堆自己的观点。但是最近一段时间我确实看到了一些被误导的帖子,也看到有人陷入不必要的自我怀疑,所以我还是决定写一下我自己的一些观念。

我承认这里面大多数都是废话。但论坛上一再见到很多缺乏常识的言论,让我觉得即使是废话,也无妨再说一遍。

人本主义:自己的需求是唯一的目的

所谓的 humanism 翻译成「人文主义」或是「人本主义」,倡导的就是以人为本,以人类个体的需求和福祉为本。历史上这个术语常常用来指代打破宗教信条对人性的束缚,而在当下,也很适合用来表达人性不应该被其它东西束缚

在 BDSM 实践中,满足自己以及自己所爱的人的情感和性欲需求,是唯一的目的。不必理会任何条条框框,或是世俗的定义。

所以,只要自己喜欢,成年人就拥有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的自由。任何形式的关系都是合理的,且不分高下的。例如:
- 「SM 应该是夫妻之间偶尔的调味品」,这样的选择是完全合理的。
- 「应该花钱找各种收费女 S 体验,满足性欲而不动心」,这样的观念也是完全合理的。
- 「应该一心一意做自己的主人的奴仆,享受一段完全不平等的关系」,也是完全合理的。

再例如,在 BDSM 活动中拒绝任何性接触是完全合理的;而认为在 BDSM 活动中应该有插入式性行为也是完全合理的。

再例如,避免造成任何肢体伤害是完全合理的;而想要被自己爱慕的人毁坏自己的身体,也是完全合理的,成年人有权处置自己的身体发肤。

只要双方自愿,且不侵犯到其他无关者的权益,那么追求任何形式的 BDSM 关系和行为都是可以的,甚至没有完全遵循保守的世俗道德和法律。
(注:是的,论坛里有些人就是需要别人告诉他「人就是有各种各样的性癖,平等且尊重」这样的常识)

任何形式的 BDSM 关系和行为也从来不该存在什么鄙视链:你可以更喜欢充满爱的 BDSM 关系,但没人必须接受这就比金钱交易的肉体关系更高尚的价值观。你可以追求更重度更极致的刑虐,但这不代表你就比其他人更值得炫耀。

唯一的要旨就是,一切应该出于个人的自由意志,出于对自我(生理和心理)满足的追寻,而绝非出自外界的定义或是价值观。

个人主义:BDSM 是高度个体化的选择

既然每个个体都是不一样的,那么生搬硬套地把自己放在某个角色(例如「sub」、「dom」)被期待的行为模式中,就是毫无必要的。

任何「常见」的玩法、称呼或是所谓「规矩」,都只能作为灵感和参考而已。现实里中的 play 如何进行,关系如何定义,只能是由双方在实践中慢慢探索出来的。

因为这是一个高度个体化的过程,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是最重要的,任何人的意见和建议都不一定适用于自己。

就如另一个帖子所说「人的需求是复杂的,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把自身的需求用标签代替只会导致各种不健康的关系」。

每个人的动机、具体喜好以及行为逻辑都千差万别。所以很多时候试图总结「女 S 的共同点」、或是企图寻找地域学历专业上的分布规律一类的,也只增笑耳,切不可认为其存在任何意义。哪怕是人的性格也与其 BDSM 属性没什么关联,外向或内向,坚强或柔弱,理性或感性,都与一个人是 S 或是 M 没有什么关联。

现实里,你几乎永远不应该把「女 S」、「男 M」当作群体来看待,妄图找出什么一般规律并加以应用。
(注:是的,论坛里有些人就是需要别人告诉他「从来没有抽象的“女人”,只有一个个具体的人」这样的常识)

「圈」为什么是有害的

既然大家的行为本质上是各自独立的。因此「圈子」这个说法是荒谬的。既然不会有人把进行普通(插入式)性行为的人统称为「性交圈」,那么将彼此并无必然关联的 BDSM 实践者称为「SM 圈」也同样离谱。BDSM 实践显然根本不需要「圈子」的存在。

那么「圈」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无非是增加毫无必要的条条框框(如同邪教「教义」)、满足一部分人极为幼稚的优越感而已。

例如,中文世界里一个低劣的现象是不说人话。不用准确、易懂的词来清晰地表达,而发明只有一部分人能理解的怪词,助长小圈子化。这么做毫无正面意义,无非就是塑造一种集体优越感而已。不说人话的现象发展到了连「SM 圈」都要叫成「字母圈」;甚至还发明出「小圈」这种更无厘头,常人无法理解的词。

而「圈」内常常会有各种各样莫名其妙的规矩。鞭打要遵循什么流程、要使用什么工具、绑人时使用什么样姿势,甚至使用什么绳子都要产生鄙视链。这全然是把对自我满足的追求给异化成为了一种 cult(邪教)。

如果有人就是喜欢 cult,喜欢这种邪教式的小圈子,那也完全没有问题,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喜好。问题在于这种反人本主义的 cultist 企图将 BDSM 与「圈」这个字捆绑起来,把完全个人的行为称为什么「入圈」,搞得好像想要成为 BDSM 实践者,就要真要加入什么「圈子」,甚至接受他们莫名其妙的「规矩」或是「鄙视链」的合理性一样。

即使不发展到 cult 的程度,「圈子」所设定的期待和行为模式范本,是与「以个人的需求为出发点」的人本主义精神完全相违背的。「圈子」所带来的同侪压力(peer pressure)和不经意间对人的同化,也是和个人主义精神相违背的。
(注:你我或许不用担心这样的影响,但前两日有帖子所言「察觉自己有这种倾向的人…在没有…科学的认识的情况下就很容易反过来被整个文化圈层…所影响」颇有道理)

作为一个自由的 BDSM 实践者,不妨避免使用「SM 圈」、「入圈」、「圈内」这类具有误导性的用语,以鼓励每个人抱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探寻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
有点没看懂 有点长脑子了 嘶
启琛
Re: 个体的需求是一切的出发点,「圈子」这个说法是有害的
仅镜像
看不懂 脑袋痒痒的 好像要长脑子()
ccxxyy
Re: 个体的需求是一切的出发点,「圈子」这个说法是有害的
仅镜像
最近才看到帖子,思考了很久,不知道该怎么表达。
最后想了。把自己的观点,认知和感受都表达出来。

站长这篇,首先我是认同,圈子文化是有害的。

其次,我对站长的其中一些观点,其中举的例子又或者说是论据是不认同的。

最后我认为站长表述并不清晰。

首先我是十分认可圈子文化是有害的,它会异化圈子,偏离正常的交往交流。

其次第一点。我并不赞同标签的这个观点。我个人的观点是标签的使用有好有坏。要会使用,使用对标签。才是对我们探索时选择使用这个工具的初衷。
首先我承认这句话——人的需求是复杂的是对的。而且我觉得还可以进一步详细的说这句话。人的对于情感和性的需求是复杂且变化的。

那么我的第一个观点是,标签是可以用来描述自身需求的一部分的。我们也可以通过标签来寻找,从而满足自身的需求。其原因在于,虽然人的情感需求是复杂且变化的。但人类的情感是共通的,对于情感的需求是大体相似的。人类对于性需求上是不同的,但可以浓缩概括的。所以可以用标签的方式来描述,但我认为这种描述是不完整。也因为这种不完整导致的不准确。我认为这是由于标签太少导致的。而且我还认为几个,几十个标签并不能准确展示人们复杂且变化的需求。还是因为标签太少。
所以我认为可以通过大量的标签去逼近人们复杂的情感和性方面的需求。

第二个观点是站长对于女s的共同点。
——很多时候试图总结「女 S 的共同点」、或是企图寻找地域、学历、专业上的分布规律一类的,也只增笑耳。
首先我理解站长这段话的意思是,「女 S 」并没有共同点,所以也就没有分布规律这么一说。所以我也可以理解成我每次在不知道对方是女s的前提下认识对方,每次都属于开盲盒,且没有保底机制。

我的观点是「女 S 」是有规律的,也可以说是共同点的。之前说过大量的标签,在有共同标签或者相似标签的情况下就可以认为这些标签是共同点,或者这些标签是「女 S 」分布的规律。
而且我认为最后做了大量的计算实验后得知没规律,这也不可笑

我认为这是人们在探寻sm规律过程中的探索点。它可能会失败也可能会成功。我认为这种尝试总结规律的行为跟物理学家试图总结物理规律是一样的,例如物理学家总结「速度规律」。企图通过寻找位置、时间、加速度的关系来总结速度规律。所以我不认为这可笑的


之后站长的举例其实并不恰当准确。中文世界里一个低劣的现象是不说人话。不用准确、易懂的词来清晰地表达。
我的理解是这样的。首先我也十分讨厌把话说的高深莫测,云里雾里,玄而又玄的听不懂。只为了自身利益。站长应该也是这个意思吧。
但是站长的话,可以拆成现象是不说人话。而不用准确、易懂的词——这既是现象,也可以是站长对此的理解,也可以是站长对此现象的解决答案。

这个就容易造成歧义。

例如我就想对此反驳。使用准确、易懂的词来清晰地表达是需要一定的语文能力的。这是一种天赋但也可以通过训练拥有词感能力。其次想要达到准确、易懂效果。是需要反复斟酌的。而人们在日常交流使用的时候,是没有过多的斟酌时间。还有针对于词语,是需要有共识的。而共识其实很少。

而针对于新词,怪词方面,其实无法避免。在此我举一个例子。学科的发展是越来越细分发展,初高中的生物和化学,生物和地理方面是有联系的,但前沿的学科,生物和化学是完全不同的。 例如化学生物学科(Chemical Biology)和生物化学学科(Biochemistry / biological chemistry)。这是两个研究方向完全不同,研究内容也联系不大的两个学科。

我举的这个例子是想说明越发展越细分。越发展越扩大触及面。越细分越扩大越前沿,它们的专有名词越多也更多创造专用名词。创造这些专用名词也创造这些词无法预测易不易懂。

所以我的观点就是如果发明一些怪词的初衷,是为了助长小圈子化。我是十分讨厌的。如果是特殊现象创造的,我不会讨厌。

而且我想引申出来说一下,针对于中文世界里一个低劣的现象是不说人话。英文世界的现象可能是听不懂人话。首先我承认英文词语是十分准确的,并且很严谨。它们出一个现象造一个词,这些也导致词汇量增加。
例子就是。英语四级只需要4000个单词,六级6000-7000个单词,托福10000个。
而中文则是,《通用规范汉字表》将一级字的字量仍定为3500个。并且根据人民日报的说法。
1000个常用汉字能覆盖92%的书面资料,2000个常用汉字可覆盖98%以上,3000个常用汉字则能达到99%的覆盖面。
这个现象则是中英文在面对信息描述时采取的不同方向,在日新月异的现在,新词语的快速诞生导致中英文面对这些新信息时都有非常大的压力。
英文针对单词说于现象是十分准确。但对于现象之间的关系是不准确不易懂的。
中文针对关系是准确易懂,但现象是不准确不易懂的。


最后关于「圈」理解
首先我认为大家的行为本质上是各自独立,但又相互关联影响的复杂关系。
其次我认为之所以不会把普通(插入式)性行为的人统称为性交圈的原因是我们都在最大最普通的圈子内。例如在中国,你认识别人不会说自己是中国人。只会说xx人,例如江苏人这种二级标签圈子(散装江苏梗)。而当你要说是中国人的时候,其实很大概率面对同层次的其他圈子的人。例如面对韩国人,面对美国人。相比较中国人这个大圈子的时候。你很难说自己是xx人,原因是对方不熟悉中国圈子里的这个小圈子。所以当我们说出是普通性插入式行为圈子的时候,我们要面对的是不普通的性行为圈,例如面对「pegging圈」。

而之所以有坑或者圈的的说法,很大程度上在于我们想要满足某种归属感,个体找到抱团互助、利益互惠、合作共赢的共同空间。的确,从同一的价值取向来说,人对于圈子的诉求是正常的。

所以最后我也讨厌圈子文化而不讨厌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