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ε=(´ο`*)))唉,真的是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烦恼。不过倾诉和寻求帮助区别还是蛮大的。如果只是倾诉算不得冒犯只是占用了时间而已,寻求帮助就确实有点冒犯了。另外,你描述的第二种更贴近习得性无助。第一种可能就是认知略有不同颜文字可爱捏~sovi:↑A7:↑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你似乎把习得性无助理解成了需要人纠正。(习得性无助其实是指逃避)另外,从你言语间看起来你的家庭还是蛮有爱的哎。倒不是这样,我是觉得我身上的问题可能需要人来纠正(估计被家里人天天纠正养成习惯了)。sovi:↑coukou111:↑确实是这样啊,我“自认为”是一个有尊重他人习惯的人,然而看了以上的讨论之后,发现我不经意间还是会犯无底线地侵入熟人生活的毛病(以及言语表现上体现尊重,内心希望他人按照自我意愿行事的心理,所谓爹味?),还有习得性无助(这几个坑怎么全踩了,不改不行啊!)。我想,这也就是一种理想上的自我认知与实际表现中的偏差罢。A7:↑真的有这样的人存在啊!!! 你真的震惊到我了。当然也是我的盲区,因为我相信你讲这些话是真心。不过我听过类似的话,但是很可惜没有一个做到的。可能就是,人总会有些小秘密。不想让其他人知道,而这个点可能他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所以有时候,没有禁忌反而处处都可能是禁忌。当然也可能修道的人想法会有些不一样?是的,自我认知和实际上肯定也是有偏差的,我向往这种情况,但当真的面临的时候也可能会觉得没那么好。但目前来看我应该是没什么“秘密”可言的,毕竟我最羞耻的,在所有人面前掩饰的点是“我是个sub”,那么当我真的以sub的身份出现的时候,我就没有秘密了hhhh。coukou111:↑A7:↑“看穿所有”那不是灵魂契合,那是上帝视角的碾压。很恐怖的! 你所向往的应该只是那种别人知道你的心思,但是装作不知道。然后只是在某些需要的时刻展示对你的了解。 这种的话,又要看对方情商和用心程度了。啊没有,我向往的其实就是心理上完全的无所遁形hhhh。我对“面子”和“语气”这种东西完全不敏感,哪怕对方用很严厉的语气和用词在教育我,只要我认可她说的是对的,我也相当开心。反而如果对方为了照顾我而刻意压抑自己,我反而会觉得不舒服。我喜欢对方直来直去的态度,但我自己是别扭的傲娇hhh我对对方可以做到你说的“了解她之后装作不知道,在恰当的时机展示对她的了解”,而且我也蛮擅长装傻的。coukou111:↑A7:↑哈哈哈有道理,那我还是继续随缘分享。毕竟嘛,船到桥头自然直。遇不遇得到还不知道,但是写写文挺开心是确定了的。好耶!可以多看几篇了()树洞也很欢迎~偷看别人的小心思确实挺好玩的(悄悄话)
“交换日记的浪漫”哪里浪漫了!!! 很恐怖好嘛?不然每次我戳穿人家心事,一个个都一副气急败坏的样子。 不过嘛,把这里当个树洞还是很nice的。coukou111:↑A7:↑突然想到个问题,我要是把我写的那些经历和幻想都发出来了。那我以后大概是不是不可能在论坛里交友了(恩,我是指成为现实中的朋友)一个人知道你所有的感情甚至性幻想,真的会有种底裤都没了的感觉哎ε=(´ο`*)))唉。。。。怎么办,我后面的那些是发还是不发啊? 哎,有些文写完就该埋起来或者说就不该写出来。都已经这样了,先发完再想之后的事吧ε-(´∀`; )
但是有些已经写完了,不发出来好可惜。
有些经历不写下来,忘记了也好可惜啊。
果然人真的不能太闲。。一闲下来就容易搞七搞八。。。。。。。恩,其实写文还是蛮快乐的。特别是这种不用审核的稿子。想说啥说啥,不用改稿。a 又是一件莫须有的事。(我不会承认是我想继续看下去的缘故才怂恿的)
其实从文字上了解,和亲身去体验和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感觉。而且了解了某种幻想,再和喜欢的人一起去实现,也是某种有趣的经历?而且后来者可能也会先因为你之后的某段文字而和你认识,到时候你让他慢慢解锁你这篇帖子不也是有种交换日记的浪漫感(x
所以其实写下去也不坏?
原来被戳穿心事的感觉是很恐怖的吗(#゚Д゚)
我一直想遇到一个能看穿我所有的撒谎和掩饰的人,我觉得这种了解是一种灵魂上的契合和融合,我也会感觉我的心灵也在她的掌控下,而且可以约束我不自觉地伪装和骗人的虚伪x,我以为这是sub的正常心理(虽然被叫破心事的时候确实蛮羞耻的)但没想到原来是气急败坏的感觉吗()
但是我希望对方对我是像神一样的碾压,有自己的一套原则(道德和处事上的,并且我认可和向往她的原则)从而对我严厉地指正,督促我不偏移,不堕落。而且我在恋爱关系中确实是毫无保留的状态,所以就算对方真有读心术,我觉得也不会对我有什么负面影响(虽然现实情况基本不会有这种可能啦,但是我现在其实也并不强求这方面,只会当做纯粹地幻想了)
而且我是一个非常没有主见,没有原则,没有偏爱的人(比如喜欢的颜色,我填这种问题的时候一般都随机选一个颜色然后给自己编一个理由让我自己相信我确实喜欢它hhhh)所以我可能连“自我”都有点缺少,更别提“秘密”了。修道也是为了给自己建立一个“原则”来生存,不然我都不知道我有什么欲望(最大的梦想是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然后普普通通地活一辈子hhh)
另(不是甩锅):这种情况和家庭环境有关这一点比较认同。(现身说法)前天我因为不穿毛衣被教育,昨天因为单手拿手机被教育,今天因为九点半起床被教育,明天不知道还会因为什么被教育……
(方才在家里走路没有挺胸抬头被强行拉着贴墙站了一刻钟因此有感)
按我理解的习得性无助的话,就是“知道事不可为之后宁愿一边伤感一边躺在床上玩手机也不愿意做事去弥补”,抑或者“因为自己的问题和人交流出误会大吵一架宁可删号跑路也不愿主动解除误会”,应该……不会有大的偏差吧。
我家里面属于是……唉,看着很有爱,其实我作为当事人不是很受得了。想想从早到晚都看着你的一举一动,稍不合他的心意便强行打断你现在要做的任何事情,少则教育一两句,多则教育一两刻钟,听的时候表现出不耐或者出言回怼则又是半天到两天不等的冷战……属于是很矛盾了
具体的我也就不说了,毕竟有句话是这么讲的:“随意地向他人透露自己的伤心事是很失礼的事情。因为这只会平白地给人增加困扰。”
A7:↑我好像从来没写过,这个游戏对我来说是什么。 也行从我的措辞里也能感受到,只是游戏。 不过游戏也好玩具也罢,陪伴久了。难免是会有感情的。只是这种感情实在不好归类。算是病态吧,有些时候是想让对方开心,有些时候是喜欢那种被需要的感觉,可是到最后或多或少会带人其他的影子,成了一场莫名其妙的惩罚。虽然人在认识我的时候,会说我和她们不一样。不过只有我自己知道。没什么不一样,不过是教养和习惯让我看起来比她们好一点。其实也逃不过自私病态和腐烂。感觉A7老师的行文变得消极起来了!
coukou111:↑A7:↑我好像从来没写过,这个游戏对我来说是什么。 也行从我的措辞里也能感受到,只是游戏。 不过游戏也好玩具也罢,陪伴久了。难免是会有感情的。只是这种感情实在不好归类。算是病态吧,有些时候是想让对方开心,有些时候是喜欢那种被需要的感觉,可是到最后或多或少会带人其他的影子,成了一场莫名其妙的惩罚。虽然人在认识我的时候,会说我和她们不一样。不过只有我自己知道。没什么不一样,不过是教养和习惯让我看起来比她们好一点。其实也逃不过自私病态和腐烂。感觉A7老师的行文变得消极起来了!
从之前“化被动为主动”的那个m的时候就有感觉,A7老师似乎有一点“自我空虚”,通过d/s在做一些对现实和自我痛苦的逃避。这个信号不太好,后面可能会发展成对伴侣的依赖和将d/s对象视为救赎。要审视下自己目前的心理状态吗?
有点冒昧地说了比较深的话,并且擅自地猜测了老师的想法,您之前也说过“不喜欢别人猜测自己的想法”,这点我十分抱歉。但是确实有点担心,这几段文字看得我有些沉重,希望只是我杞人忧天,被看客狠狠嘲笑一番也没关系(x
A7:↑你没说错,也不必道歉。因为我确实有这样的状况。这也是为什么我很久没有写回忆的原因。心态变了,更重要的事,我突然发现自己和那些恶臭的人没什么区别。虽然我有努力在拉开差距。。。。。不过接受这个事实好像也没什么不是我觉得是不一样的!人的本质都是自私的,或者说,人都会有利己性,特别是在非深度的,以性为首要选择的交往中,满足自己的性欲就是首要目的,这很正常。coukou111:↑A7:↑我好像从来没写过,这个游戏对我来说是什么。 也行从我的措辞里也能感受到,只是游戏。 不过游戏也好玩具也罢,陪伴久了。难免是会有感情的。只是这种感情实在不好归类。算是病态吧,有些时候是想让对方开心,有些时候是喜欢那种被需要的感觉,可是到最后或多或少会带人其他的影子,成了一场莫名其妙的惩罚。虽然人在认识我的时候,会说我和她们不一样。不过只有我自己知道。没什么不一样,不过是教养和习惯让我看起来比她们好一点。其实也逃不过自私病态和腐烂。感觉A7老师的行文变得消极起来了!
从之前“化被动为主动”的那个m的时候就有感觉,A7老师似乎有一点“自我空虚”,通过d/s在做一些对现实和自我痛苦的逃避。这个信号不太好,后面可能会发展成对伴侣的依赖和将d/s对象视为救赎。要审视下自己目前的心理状态吗?
有点冒昧地说了比较深的话,并且擅自地猜测了老师的想法,您之前也说过“不喜欢别人猜测自己的想法”,这点我十分抱歉。但是确实有点担心,这几段文字看得我有些沉重,希望只是我杞人忧天,被看客狠狠嘲笑一番也没关系(x
coukou111:↑A7:↑你没说错,也不必道歉。因为我确实有这样的状况。这也是为什么我很久没有写回忆的原因。心态变了,更重要的事,我突然发现自己和那些恶臭的人没什么区别。虽然我有努力在拉开差距。。。。。不过接受这个事实好像也没什么不是我觉得是不一样的!人的本质都是自私的,或者说,人都会有利己性,特别是在非深度的,以性为首要选择的交往中,满足自己的性欲就是首要目的,这很正常。coukou111:↑A7:↑我好像从来没写过,这个游戏对我来说是什么。 也行从我的措辞里也能感受到,只是游戏。 不过游戏也好玩具也罢,陪伴久了。难免是会有感情的。只是这种感情实在不好归类。算是病态吧,有些时候是想让对方开心,有些时候是喜欢那种被需要的感觉,可是到最后或多或少会带人其他的影子,成了一场莫名其妙的惩罚。虽然人在认识我的时候,会说我和她们不一样。不过只有我自己知道。没什么不一样,不过是教养和习惯让我看起来比她们好一点。其实也逃不过自私病态和腐烂。感觉A7老师的行文变得消极起来了!
从之前“化被动为主动”的那个m的时候就有感觉,A7老师似乎有一点“自我空虚”,通过d/s在做一些对现实和自我痛苦的逃避。这个信号不太好,后面可能会发展成对伴侣的依赖和将d/s对象视为救赎。要审视下自己目前的心理状态吗?
有点冒昧地说了比较深的话,并且擅自地猜测了老师的想法,您之前也说过“不喜欢别人猜测自己的想法”,这点我十分抱歉。但是确实有点担心,这几段文字看得我有些沉重,希望只是我杞人忧天,被看客狠狠嘲笑一番也没关系(x
而且像我们常说的,m常常会有一种误区,会把上位者当做拯救自己的神明,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你被赋予了过重的期待,这不是你的错。
还有一些男人会有一种伴侣纯洁无瑕的期待,期望对方为自己付出,还有什么“s是m的性服务者”之类的期待,这些都是对你的需要,但也都不需要你去满足他们。
我担心你对于他人的需求,会呈现一种觉得一定要一次就成功的态度。但其实人和人的关系都是动态的,他不像galgame一样,有正确选项和稳定增减的好感度。你没能完成对方的期待≠你不是对方需要的人≠你还不够好≠你是个烂人。这几个是没有任何相关性的,没满足就先评判这个要求合不合理,在不在你的能力范围内,如果在,但是只是没做好,那就下次再做,如果不合理/不在,那也没必要为之努力。
你能认为自己是“腐烂的”,“恶臭的”,并努力与之拉开差距,就说明你和他们本来就不是一类人,因为你在这种情况下会天然地产生背德感,也不必用只在心里想的,没有实际做的事情而审判自己。当自我否定过多的时候,也希望你可以尝试自我肯定,并找一找客观原因,就是上学时候家长和老师常说的“找借口”。其实“借口”就是客观存在的,指望个体超脱客观事实本身就是不现实的,别活得太累。
A7老师是一个很好的人^^
A7:↑倒也不是那种审视,而是我突然发现。我的报复心和恶趣味好像有些离谱了。 可能是压力也可能就是报复心理。 总之,我有点觉得自己越来越像我之前看不起的人。 不过就像你说的肯定自己也是有必要的。 不过我也真的该换个状态了,把这个作为娱乐活动确实有些不妥帖了“越来越像我自己看不起的人”,但过去的自己有的时候也不一定是对的。用不恰当的例子讲,我过去是个理想主义者,是满心正义和公平的人,我会觉得推崇利益交换是一件很肮脏的事。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变得越来越保守和现实,我会在乎每一件事最需要的成本,会区分敌人和朋友,会斟酌理想的合理性,并施行“妥协的正义”。我其实也变成了我过去最厌恶的人,但我觉得过去的自己是个小孩子。coukou111:↑A7:↑你没说错,也不必道歉。因为我确实有这样的状况。这也是为什么我很久没有写回忆的原因。心态变了,更重要的事,我突然发现自己和那些恶臭的人没什么区别。虽然我有努力在拉开差距。。。。。不过接受这个事实好像也没什么不是我觉得是不一样的!人的本质都是自私的,或者说,人都会有利己性,特别是在非深度的,以性为首要选择的交往中,满足自己的性欲就是首要目的,这很正常。coukou111:↑A7:↑我好像从来没写过,这个游戏对我来说是什么。 也行从我的措辞里也能感受到,只是游戏。 不过游戏也好玩具也罢,陪伴久了。难免是会有感情的。只是这种感情实在不好归类。算是病态吧,有些时候是想让对方开心,有些时候是喜欢那种被需要的感觉,可是到最后或多或少会带人其他的影子,成了一场莫名其妙的惩罚。虽然人在认识我的时候,会说我和她们不一样。不过只有我自己知道。没什么不一样,不过是教养和习惯让我看起来比她们好一点。其实也逃不过自私病态和腐烂。感觉A7老师的行文变得消极起来了!
从之前“化被动为主动”的那个m的时候就有感觉,A7老师似乎有一点“自我空虚”,通过d/s在做一些对现实和自我痛苦的逃避。这个信号不太好,后面可能会发展成对伴侣的依赖和将d/s对象视为救赎。要审视下自己目前的心理状态吗?
有点冒昧地说了比较深的话,并且擅自地猜测了老师的想法,您之前也说过“不喜欢别人猜测自己的想法”,这点我十分抱歉。但是确实有点担心,这几段文字看得我有些沉重,希望只是我杞人忧天,被看客狠狠嘲笑一番也没关系(x
而且像我们常说的,m常常会有一种误区,会把上位者当做拯救自己的神明,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你被赋予了过重的期待,这不是你的错。
还有一些男人会有一种伴侣纯洁无瑕的期待,期望对方为自己付出,还有什么“s是m的性服务者”之类的期待,这些都是对你的需要,但也都不需要你去满足他们。
我担心你对于他人的需求,会呈现一种觉得一定要一次就成功的态度。但其实人和人的关系都是动态的,他不像galgame一样,有正确选项和稳定增减的好感度。你没能完成对方的期待≠你不是对方需要的人≠你还不够好≠你是个烂人。这几个是没有任何相关性的,没满足就先评判这个要求合不合理,在不在你的能力范围内,如果在,但是只是没做好,那就下次再做,如果不合理/不在,那也没必要为之努力。
你能认为自己是“腐烂的”,“恶臭的”,并努力与之拉开差距,就说明你和他们本来就不是一类人,因为你在这种情况下会天然地产生背德感,也不必用只在心里想的,没有实际做的事情而审判自己。当自我否定过多的时候,也希望你可以尝试自我肯定,并找一找客观原因,就是上学时候家长和老师常说的“找借口”。其实“借口”就是客观存在的,指望个体超脱客观事实本身就是不现实的,别活得太累。
A7老师是一个很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