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ir:↑太好了,是田野调查。
你也挤牙膏吗?牙膏计划是什么?
你怎么挑代表性人物?粉丝多口碑好?人漂亮?还是翻资料,就她们出现次数多?
我资料看得少,只能说出几种类型,看不出谁是突出人物。
计划——目前准备聚焦一个比较声名狼藉/引起争议的领域——Financial Domination/Findom,中文一般称为“贡系”/“ATM”。一方面,Findom确实是比较复杂的一个领域;另一方面,对Findom的研究非常稀缺。从其兴起开始,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加以论述。体例上,每个阶段有一节总体介绍该阶段Findom的发展状况并分析其可能的原因与影响,之后则选择我认为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加以论述。代表性的人物,就是我认为能典型反映当时Findom发展特点的人物。例如,在论述Findom的起源时,我就会介绍最早提出Findom的人、加以实践与推广的人;再举一个例子——而在论述Findom由“半纸质化半电子化”彻底走向“电子化”的这一转变时,我就会论述能典型反映这一转换的某个Sub——她大规模运用个人网站、日志、电汇、网络摄像头与聊天群组,也是较早在公开网络平台宣扬这些内容的人,所以显然论述她最为合适。
实事求是地说,粉丝多、口碑好、人漂亮、翻资料这几项,在早期Findom研究阶段几乎很难做到。原因在于,当时的信息经过二十余年的风吹雨打,早已湮没在互联网世界;所以,我主要采取的是,根据既有的互联网上“老人”的回忆为突破口,设法查阅当初的资料,再以当初的资料为抓手,进一步扩展,试图寻找我认为最突出的人物(某种程度上来说,最突出的人物也就能遗留下更多的资料)。当然,我也承认这其实是有bug的,因为资料特别欠缺,导致我能找到的人实际上只是其中一部分,所以也未必能反映全貌;因此,我也引入了一些学术文章、回忆帖作为参考,尽量还原比较真实的状况。
我可能还是主要研究欧美的Findom,同时兼顾Findom向其他国家扩展的过程。中国的Findom我可能就不会描写过多,因为我本人虽然聚焦于Findom,但我(至少现在与未来一段阶段都)不准备亲自涉足这一领域,故我对中国Findom的了解十分有限;而且,中国Findom的发展相对封闭,不像欧洲与美国能提供丰富的资料供我研究。字数不好推算,应该有1~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