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苦闷还是去看看心理医生吧,在这里倒苦水也没什么意义。
我一直在琢磨“却道天凉好个秋”这话,有些苦是说不出口的。我相信您有您的苦难,但也别低估了他人的苦难。
理解楼主在工作—家庭—育儿多重角色里的耗竭,这是**事实层面的困境**;但把个体体验上升为“婚姻/中国婚姻的本质=剥夺”,在逻辑上属于**从个别到普遍的跳跃**,且**一个反例即可否证“必然”**。更有用的是把命题拆开做验证:痛感主要来自三类变量——①**分工失衡**(用每周家务/育儿时数量化,据此再分配或外包);②**亲密断联**(先排查健康/睡眠/药物影响,再用“我陈述+具体请求”的非指责沟通,并设固定约会时段);③**经济约束**(给报班设“目标—预算—时间上限—三月复盘”的决策框架)。当我们以**数据与干预**减少“被索取的我”,就无需把复杂的婚姻定性为宿命的枷锁——**问题可分解,结论才靠谱**。人生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压力,建议楼主可以去看看心理医生,或许能有所帮助
命运跟生活是个蛋,我就同意,不允许有东西跟我撞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