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nsheng519:↑总感觉好虚伪,为了金钱什么的关系能是真正的关系吗?颜值确实有较大的影响……只是因为聊天技巧和套话而被吸引感觉也好怪……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应该是自由而平等的(共产主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人都把利益放第一位(也不全是,默认这里是个人利益的话我认为我在一些事情上是不会把个人利益放第一位的)是该死的资本主义造成的(╯°□°)╯︵ ┻━┻是啊,我也无比希望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中真诚多一点,但从我的感受来看似乎利益至上的风气更盛一些。
人与人之间不能真诚以待而是看重利益什么的,瓦达西不要啊o(TヘTo)
其实我想说的是还是不要把利益放第一位了,纯爱的话(传教中),除非要找的就不是基于双方情感和真诚的关系而是只为了满足癖好所以用某些利益去交换的话当我没说
yu-e:↑你确实可以认为是利益互换,甚至长期的亲密关系亦是如此。我们中国人常说的“礼尚往来”,“投桃报李”其实指向的也是同一条人际交往准则。谢谢yue老师的解惑,有被安慰到
社会心理学认为: 你和你的伴侣从感情中所得到的应该和你们双方各自投入的成正比。如果两个人的所得相同,那么他们的贡献也应该是相同的;否则其中的一方会觉得不公平。(既吸引的公平原则)在那些持续时间较长的人际关系中,比如室友或者爱人之间,则并不会追求完全的等价交换——“笔记对笔记,聚会对聚会”(Berg,1984)——而是更随意地通过一些不同利益的交换来达成公平(“你过来把笔记拿给我,为什么不留下来吃晚饭呢?”)。最终也就不再追究谁欠谁的了。
那么人和人的关系全部都是“利益互换”吗?所谓的“无所求的爱”只是人类的臆想吗?此处我认为有必要引入弗洛姆的观点:
爱是一个主动而非被动的过程。爱是一个积极的行为,而不是消极的情感,它是给予,而不是接受,是“立于其中”而非“坠入其中”。此外,我们必须区分“给予”和“消耗”。喜欢聚敛、接受或者是利用的人会因为给予而感到被消耗或者是变得贫瘠。一个以交易为取向的人会在给予却没有收获时感到受骗。但是对于成熟的个体来说,给予表现了一种力量和丰富。在给予的行为中,自我的活力得到了增强。“当人给予时,他使得别人生命中的某样东西焕发了生机,而这生机会返还给他。在真正的给予中,人无法不接受返还。给予使得另一个人也成为付出者,两个人共享他们引入生命中的点点生机带来的快乐。
我看到你说利益互换的想法会让你觉得孤独,希望以上的话能对你所有帮助。
coukou111:↑什么叫“利益交换”?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你会因为什么去爱上一个人?你又会因为什么去选择和一个人在一起?世界上存在无条件的爱吗?我下意识的想法是:
不可能的。哪怕被推崇备至的“父母对孩子的爱”,那也是一种繁殖欲收到满足后,对自己创造的生命的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所带来的爱。而如果这个孩子不去对父母付出,这个父母也只会在关系中感到痛苦,而被束缚在“父母“的身份中被孩子索取,这不是爱,这是束缚。要想和一个人建立长久的关系,就是要对对方有价值。双方都在这段关系中得到快乐,这就是健康的关系。而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要想培养这份感情,就是要互相付出,互相妥协,才能够彼此之间维持这种感情。不然不就是自己骗自己吗?“虽然他又老又丑又穷又无趣,但是我爱他,我要和他在一起”。这种话说出来就显得十分荒谬。
而如果“利益”指的是狭义的金钱,那么也可以理解。用金钱去得到的关系,本身期待的就是这一段服务。以金钱做联系的关系,那么首先维持现状的方式就是金钱。这个世界不是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的。如果你想把金钱的关系转变成长久的关系,那么你首先一定要有其他的,金钱之外的足以对对方产生价值的点,并付出给她。金钱不是万能的转换品,他不能因为你有钱
就让你变得有魅力。金钱的魅力仅属于金钱本身。
渊止:↑这个问题前几天我跟一个朋友讨论过。我的观点是“人很难与自己价值观的惯性做对抗”。如果你向来都真诚待人,即使知道用利益关系思考人际关系会更轻松,你也没法做到真正的“释怀”。这种行为和价值观上不一致容易产生认知失调,让你有别扭和不愉快的情绪。yu-e:↑你确实可以认为是利益互换,甚至长期的亲密关系亦是如此。我们中国人常说的“礼尚往来”,“投桃报李”其实指向的也是同一条人际交往准则。谢谢yue老师的解惑,有被安慰到
社会心理学认为: 你和你的伴侣从感情中所得到的应该和你们双方各自投入的成正比。如果两个人的所得相同,那么他们的贡献也应该是相同的;否则其中的一方会觉得不公平。(既吸引的公平原则)在那些持续时间较长的人际关系中,比如室友或者爱人之间,则并不会追求完全的等价交换——“笔记对笔记,聚会对聚会”(Berg,1984)——而是更随意地通过一些不同利益的交换来达成公平(“你过来把笔记拿给我,为什么不留下来吃晚饭呢?”)。最终也就不再追究谁欠谁的了。
那么人和人的关系全部都是“利益互换”吗?所谓的“无所求的爱”只是人类的臆想吗?此处我认为有必要引入弗洛姆的观点:
爱是一个主动而非被动的过程。爱是一个积极的行为,而不是消极的情感,它是给予,而不是接受,是“立于其中”而非“坠入其中”。此外,我们必须区分“给予”和“消耗”。喜欢聚敛、接受或者是利用的人会因为给予而感到被消耗或者是变得贫瘠。一个以交易为取向的人会在给予却没有收获时感到受骗。但是对于成熟的个体来说,给予表现了一种力量和丰富。在给予的行为中,自我的活力得到了增强。“当人给予时,他使得别人生命中的某样东西焕发了生机,而这生机会返还给他。在真正的给予中,人无法不接受返还。给予使得另一个人也成为付出者,两个人共享他们引入生命中的点点生机带来的快乐。
我看到你说利益互换的想法会让你觉得孤独,希望以上的话能对你所有帮助。
很喜欢您分享的弗洛姆的观点,很有意思呢
我个人修行还不够,目前还很难“立与其中”,“坠入其中” 的感觉倒是有不少,在真心待人时被敷衍的话会深感失落(被消耗),所以感慨不如从利益交换的角度看待,会释怀很多。
“给予”的视角给我一种伟大,释怀的感觉,很希望能达到这种状态,以此为目标叭
渊止:↑首先我回答你的问题:“ 那么请问恋爱中的情侣在遇到各方面都比当前伴侣更合自己心意时是都应该选择价值更高的新欢?或者说当遇到比现阶段主人更有魅力的s时是否应该选择能让自己更爽的s?”coukou111:↑什么叫“利益交换”?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你会因为什么去爱上一个人?你又会因为什么去选择和一个人在一起?世界上存在无条件的爱吗?我下意识的想法是:
不可能的。哪怕被推崇备至的“父母对孩子的爱”,那也是一种繁殖欲收到满足后,对自己创造的生命的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所带来的爱。而如果这个孩子不去对父母付出,这个父母也只会在关系中感到痛苦,而被束缚在“父母“的身份中被孩子索取,这不是爱,这是束缚。要想和一个人建立长久的关系,就是要对对方有价值。双方都在这段关系中得到快乐,这就是健康的关系。而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要想培养这份感情,就是要互相付出,互相妥协,才能够彼此之间维持这种感情。不然不就是自己骗自己吗?“虽然他又老又丑又穷又无趣,但是我爱他,我要和他在一起”。这种话说出来就显得十分荒谬。
而如果“利益”指的是狭义的金钱,那么也可以理解。用金钱去得到的关系,本身期待的就是这一段服务。以金钱做联系的关系,那么首先维持现状的方式就是金钱。这个世界不是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的。如果你想把金钱的关系转变成长久的关系,那么你首先一定要有其他的,金钱之外的足以对对方产生价值的点,并付出给她。金钱不是万能的转换品,他不能因为你有钱
就让你变得有魅力。金钱的魅力仅属于金钱本身。
存在无条件的爱,或者说我希望存在无条件的爱
我理想的人际关系是:
双方的付出是出于人性中“善”的给予,没有功利心理,而是处于潜意识中的善意和 对“给予”这一行为 的享受。具体来讲和yue老师展示的弗洛姆 “给予”的观点很像。
但现实明显的与我所说相差甚远,coukou老师所说很有道理,但我很难接受诸如“ 要想和一个人建立长久的关系,就是要对对方有价值”这一类观点,虽然说无法否认其正确性,但处于内心感性的角度来说,这样的关系无法给我“心安”的感受。
如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维系靠的是自己的价值的话,那么请问恋爱中的情侣在遇到各方面都比当前伴侣更合自己心意时是都应该选择价值更高的新欢?或者说当遇到比现阶段主人更有魅力的s时是否应该选择能让自己更爽的s?
我希望答案是否定的,那么理由应该是什么呢?
我感觉是我需要的那种无条件的爱
yu-e:↑你确实可以认为是利益互换,甚至长期的亲密关系亦是如此。我们中国人常说的“礼尚往来”,“投桃报李”其实指向的也是同一条人际交往准则。yue老师真的好专业
社会心理学认为: 你和你的伴侣从感情中所得到的应该和你们双方各自投入的成正比。如果两个人的所得相同,那么他们的贡献也应该是相同的;否则其中的一方会觉得不公平。(既吸引的公平原则)在那些持续时间较长的人际关系中,比如室友或者爱人之间,则并不会追求完全的等价交换——“笔记对笔记,聚会对聚会”(Berg,1984)——而是更随意地通过一些不同利益的交换来达成公平(“你过来把笔记拿给我,为什么不留下来吃晚饭呢?”)。最终也就不再追究谁欠谁的了。
那么人和人的关系全部都是“利益互换”吗?所谓的“无所求的爱”只是人类的臆想吗?此处我认为有必要引入弗洛姆的观点:
爱是一个主动而非被动的过程。爱是一个积极的行为,而不是消极的情感,它是给予,而不是接受,是“立于其中”而非“坠入其中”。此外,我们必须区分“给予”和“消耗”。喜欢聚敛、接受或者是利用的人会因为给予而感到被消耗或者是变得贫瘠。一个以交易为取向的人会在给予却没有收获时感到受骗。但是对于成熟的个体来说,给予表现了一种力量和丰富。在给予的行为中,自我的活力得到了增强。“当人给予时,他使得别人生命中的某样东西焕发了生机,而这生机会返还给他。在真正的给予中,人无法不接受返还。给予使得另一个人也成为付出者,两个人共享他们引入生命中的点点生机带来的快乐。
我看到你说利益互换的想法会让你觉得孤独,希望以上的话能对你所有帮助。
coukou111:↑说的很好呀,在双方彼此之间的关系上,羁绊和信任很重要。渊止:↑首先我回答你的问题:“ 那么请问恋爱中的情侣在遇到各方面都比当前伴侣更合自己心意时是都应该选择价值更高的新欢?或者说当遇到比现阶段主人更有魅力的s时是否应该选择能让自己更爽的s?”coukou111:↑什么叫“利益交换”?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你会因为什么去爱上一个人?你又会因为什么去选择和一个人在一起?世界上存在无条件的爱吗?我下意识的想法是:
不可能的。哪怕被推崇备至的“父母对孩子的爱”,那也是一种繁殖欲收到满足后,对自己创造的生命的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所带来的爱。而如果这个孩子不去对父母付出,这个父母也只会在关系中感到痛苦,而被束缚在“父母“的身份中被孩子索取,这不是爱,这是束缚。要想和一个人建立长久的关系,就是要对对方有价值。双方都在这段关系中得到快乐,这就是健康的关系。而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要想培养这份感情,就是要互相付出,互相妥协,才能够彼此之间维持这种感情。不然不就是自己骗自己吗?“虽然他又老又丑又穷又无趣,但是我爱他,我要和他在一起”。这种话说出来就显得十分荒谬。
而如果“利益”指的是狭义的金钱,那么也可以理解。用金钱去得到的关系,本身期待的就是这一段服务。以金钱做联系的关系,那么首先维持现状的方式就是金钱。这个世界不是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的。如果你想把金钱的关系转变成长久的关系,那么你首先一定要有其他的,金钱之外的足以对对方产生价值的点,并付出给她。金钱不是万能的转换品,他不能因为你有钱
就让你变得有魅力。金钱的魅力仅属于金钱本身。
存在无条件的爱,或者说我希望存在无条件的爱
我理想的人际关系是:
双方的付出是出于人性中“善”的给予,没有功利心理,而是处于潜意识中的善意和 对“给予”这一行为 的享受。具体来讲和yue老师展示的弗洛姆 “给予”的观点很像。
但现实明显的与我所说相差甚远,coukou老师所说很有道理,但我很难接受诸如“ 要想和一个人建立长久的关系,就是要对对方有价值”这一类观点,虽然说无法否认其正确性,但处于内心感性的角度来说,这样的关系无法给我“心安”的感受。
如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维系靠的是自己的价值的话,那么请问恋爱中的情侣在遇到各方面都比当前伴侣更合自己心意时是都应该选择价值更高的新欢?或者说当遇到比现阶段主人更有魅力的s时是否应该选择能让自己更爽的s?
我希望答案是否定的,那么理由应该是什么呢?
我感觉是我需要的那种无条件的爱
你这段话忽略了“恋爱中”本身的价值。你们之间建立的信任,你们互相之间的付出和收获,你们曾经就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地讨论,你们深入灵魂般对彼此的了解。这些都是价值的一部分,也是日漫很常说的“羁绊”。你是否会选择更好的新欢,取决于你们之间是否有值得咀嚼的回忆,和值得珍惜的羁绊。如果你们之间只是干巴巴的性关系,那恕我直言,不用说恋爱关系,婚姻关系也只是一纸合约,婚内出轨多半就来源于此。
你想要“心安”的感觉,不能寄希望于“无条件的爱”,就好比你想要有钱,不能寄希望于中彩票一样。人性中的“善”的部分只能用来约束自己,而不能用来期待别人,这也是“道德”的本质之一,即:“ 只有当一个人出于对道德法则的尊重而行动时,他才是自由的,因为他遵循的是理性自律的法则,而非外部的强制或内在的欲望。”
因此,我的做法说得直接些,就是利益交换。我会因为愿意和你在一起,去请你吃饭,去给你送礼物。我会因为喜欢看你开心的模样,去花精力和心思取悦你。我会因为不想和你产生矛盾,而改变自己的一些习惯,比如你不喜欢烟味,那我去戒烟/见你这一天不会抽烟。但是这种付出不是无条件的,如果我感受不到你对等的付出,而是将这种爱当作心安理得,那我也会不留情地离开。但换言之,当你也以同样的方式付出之后,我们之间的羁绊和联系将变得无比浓厚,你所担心的“被更好的人取代”这种事自然也是无稽之谈。
yu-e:↑很精辟了,自己目前更需要的确实是“让内核更充盈稳定”渊止:↑这个问题前几天我跟一个朋友讨论过。我的观点是“人很难与自己价值观的惯性做对抗”。如果你向来都真诚待人,即使知道用利益关系思考人际关系会更轻松,你也没法做到真正的“释怀”。这种行为和价值观上不一致容易产生认知失调,让你有别扭和不愉快的情绪。yu-e:↑你确实可以认为是利益互换,甚至长期的亲密关系亦是如此。我们中国人常说的“礼尚往来”,“投桃报李”其实指向的也是同一条人际交往准则。谢谢yue老师的解惑,有被安慰到
社会心理学认为: 你和你的伴侣从感情中所得到的应该和你们双方各自投入的成正比。如果两个人的所得相同,那么他们的贡献也应该是相同的;否则其中的一方会觉得不公平。(既吸引的公平原则)在那些持续时间较长的人际关系中,比如室友或者爱人之间,则并不会追求完全的等价交换——“笔记对笔记,聚会对聚会”(Berg,1984)——而是更随意地通过一些不同利益的交换来达成公平(“你过来把笔记拿给我,为什么不留下来吃晚饭呢?”)。最终也就不再追究谁欠谁的了。
那么人和人的关系全部都是“利益互换”吗?所谓的“无所求的爱”只是人类的臆想吗?此处我认为有必要引入弗洛姆的观点:
爱是一个主动而非被动的过程。爱是一个积极的行为,而不是消极的情感,它是给予,而不是接受,是“立于其中”而非“坠入其中”。此外,我们必须区分“给予”和“消耗”。喜欢聚敛、接受或者是利用的人会因为给予而感到被消耗或者是变得贫瘠。一个以交易为取向的人会在给予却没有收获时感到受骗。但是对于成熟的个体来说,给予表现了一种力量和丰富。在给予的行为中,自我的活力得到了增强。“当人给予时,他使得别人生命中的某样东西焕发了生机,而这生机会返还给他。在真正的给予中,人无法不接受返还。给予使得另一个人也成为付出者,两个人共享他们引入生命中的点点生机带来的快乐。
我看到你说利益互换的想法会让你觉得孤独,希望以上的话能对你所有帮助。
很喜欢您分享的弗洛姆的观点,很有意思呢
我个人修行还不够,目前还很难“立与其中”,“坠入其中” 的感觉倒是有不少,在真心待人时被敷衍的话会深感失落(被消耗),所以感慨不如从利益交换的角度看待,会释怀很多。
“给予”的视角给我一种伟大,释怀的感觉,很希望能达到这种状态,以此为目标叭
与其这样,不如做一个知行合一的人。不过多去想等价交换,而是“因为我想做一个善良真诚的人”。当你本身的内核足够充盈稳定,自然会吸引到和你有同样观点的人,从而形成你向往的关系。
coukou111:↑感谢回复渊止:↑首先我回答你的问题:“ 那么请问恋爱中的情侣在遇到各方面都比当前伴侣更合自己心意时是都应该选择价值更高的新欢?或者说当遇到比现阶段主人更有魅力的s时是否应该选择能让自己更爽的s?”coukou111:↑什么叫“利益交换”?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你会因为什么去爱上一个人?你又会因为什么去选择和一个人在一起?世界上存在无条件的爱吗?我下意识的想法是:
不可能的。哪怕被推崇备至的“父母对孩子的爱”,那也是一种繁殖欲收到满足后,对自己创造的生命的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所带来的爱。而如果这个孩子不去对父母付出,这个父母也只会在关系中感到痛苦,而被束缚在“父母“的身份中被孩子索取,这不是爱,这是束缚。要想和一个人建立长久的关系,就是要对对方有价值。双方都在这段关系中得到快乐,这就是健康的关系。而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要想培养这份感情,就是要互相付出,互相妥协,才能够彼此之间维持这种感情。不然不就是自己骗自己吗?“虽然他又老又丑又穷又无趣,但是我爱他,我要和他在一起”。这种话说出来就显得十分荒谬。
而如果“利益”指的是狭义的金钱,那么也可以理解。用金钱去得到的关系,本身期待的就是这一段服务。以金钱做联系的关系,那么首先维持现状的方式就是金钱。这个世界不是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的。如果你想把金钱的关系转变成长久的关系,那么你首先一定要有其他的,金钱之外的足以对对方产生价值的点,并付出给她。金钱不是万能的转换品,他不能因为你有钱
就让你变得有魅力。金钱的魅力仅属于金钱本身。
存在无条件的爱,或者说我希望存在无条件的爱
我理想的人际关系是:
双方的付出是出于人性中“善”的给予,没有功利心理,而是处于潜意识中的善意和 对“给予”这一行为 的享受。具体来讲和yue老师展示的弗洛姆 “给予”的观点很像。
但现实明显的与我所说相差甚远,coukou老师所说很有道理,但我很难接受诸如“ 要想和一个人建立长久的关系,就是要对对方有价值”这一类观点,虽然说无法否认其正确性,但处于内心感性的角度来说,这样的关系无法给我“心安”的感受。
如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维系靠的是自己的价值的话,那么请问恋爱中的情侣在遇到各方面都比当前伴侣更合自己心意时是都应该选择价值更高的新欢?或者说当遇到比现阶段主人更有魅力的s时是否应该选择能让自己更爽的s?
我希望答案是否定的,那么理由应该是什么呢?
我感觉是我需要的那种无条件的爱
你这段话忽略了“恋爱中”本身的价值。你们之间建立的信任,你们互相之间的付出和收获,你们曾经就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地讨论,你们深入灵魂般对彼此的了解。这些都是价值的一部分,也是日漫很常说的“羁绊”。你是否会选择更好的新欢,取决于你们之间是否有值得咀嚼的回忆,和值得珍惜的羁绊。如果你们之间只是干巴巴的性关系,那恕我直言,不用说恋爱关系,婚姻关系也只是一纸合约,婚内出轨多半就来源于此。
你想要“心安”的感觉,不能寄希望于“无条件的爱”,就好比你想要有钱,不能寄希望于中彩票一样。人性中的“善”的部分只能用来约束自己,而不能用来期待别人,这也是“道德”的本质之一,即:“ 只有当一个人出于对道德法则的尊重而行动时,他才是自由的,因为他遵循的是理性自律的法则,而非外部的强制或内在的欲望。”
因此,我的做法说得直接些,就是利益交换。我会因为愿意和你在一起,去请你吃饭,去给你送礼物。我会因为喜欢看你开心的模样,去花精力和心思取悦你。我会因为不想和你产生矛盾,而改变自己的一些习惯,比如你不喜欢烟味,那我去戒烟/见你这一天不会抽烟。但是这种付出不是无条件的,如果我感受不到你对等的付出,而是将这种爱当作心安理得,那我也会不留情地离开。但换言之,当你也以同样的方式付出之后,我们之间的羁绊和联系将变得无比浓厚,你所担心的“被更好的人取代”这种事自然也是无稽之谈。
humulation:↑从这个贴里嗅到一丝语义滑坡的气味。感觉人们在讨论“亲密关系是否是利益交换”这一问题时,会倾向于将“利益”定义为“客观上让当事人感到了满足的东西”;而到了讨论“利益交换在亲密关系里是不是一件好事”这一问题时,会倾向于将“利益交换”代入成那些在传统道德观念下会“污染感情的纯洁性”的事物,却没有注意此时“利益”的语义已经和前一个问题时的不一样了。按照如此思路去思考,自然会将亲密关系里的一切互利的事情,都看成为道德所批判的,最后通通滑坡到悲哀和失望当中去。能不能这么想:
渊止:↑其实和政治因素也就是整体的社会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啦,因为不只是“圈子”里,还有那些为了盈利而生产的满足我们性癖的那些网站和色情产品以及那些所谓的入圈门槛费一类的东西了,而所谓的入圈有的实际上就是变相的约炮或者纯卖了,我是很讨厌这些现象的,像本站的大大们写文都是因为兴趣来用爱发电的,还有站长也是,这多好,不过貌似有很多人反感谈到政治的,实际上有人的地方就是有“组织”有政治了,生活其实和政治完全分不开捏<(_ _)>yunsheng519:↑总感觉好虚伪,为了金钱什么的关系能是真正的关系吗?颜值确实有较大的影响……只是因为聊天技巧和套话而被吸引感觉也好怪……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应该是自由而平等的(共产主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人都把利益放第一位(也不全是,默认这里是个人利益的话我认为我在一些事情上是不会把个人利益放第一位的)是该死的资本主义造成的(╯°□°)╯︵ ┻━┻是啊,我也无比希望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中真诚多一点,但从我的感受来看似乎利益至上的风气更盛一些。
人与人之间不能真诚以待而是看重利益什么的,瓦达西不要啊o(TヘTo)
其实我想说的是还是不要把利益放第一位了,纯爱的话(传教中),除非要找的就不是基于双方情感和真诚的关系而是只为了满足癖好所以用某些利益去交换的话当我没说
感觉可以粗略分为短期和长期需求,如果是想真心找一个爱一辈子的主人的话,必须拿真心去换真心,如果是想短期释放自己欲望,从利益交换的角度也许能让自己更清醒一些,少一些失落与伤害。
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角度看感觉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角度呢
纯爱万岁